11月11日,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高端论坛暨“江浙沪京”名师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初
中、高中名师论坛分别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和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进行。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督学、外语校本课程与研究中心主任胡跃波,省特级教师、宁波外国语学校盛艳萍,省特级教师、浙江永康外国语学校校长张春良,中学英语特级教师、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研部副主任赵一庆,英语特级教师、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诸才章,省特级教师、婺州外国语学校常务副校长陈永芳,我校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兰良平等依次在初中名师论坛上发言。论坛由兰良平主持。
胡跃波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核心解读,从“教师作为研究者参与教研”“课程标准、教学和评价的关系解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准备和实施”“教案、教学过程及其评价”四个方面探讨阅读教育课程的实践。她认为,教学目标要源于课程标准,评价设计要先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要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过程要体现标准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
盛艳萍首先提出了文学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并介绍了所在学校文学阅读课程的实施情况。接着,她根据文学阅读普及难的现状,分析了批判性思维与文学阅读的连接关系,即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可以为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供肥沃的土壤,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能为文学作品的理解提供有效的工具。最后,盛老师提出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能挑战学生认知的问题和任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动力。
张春良首先梳理了阅读与写作的逻辑关系,并从人文学科角度分析了读写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针对教材篇章以及文学读本两类题材的读写教学,跟大家分享了其不同的特质定位、模式流程、原则意义等;最后张老师指出,阅读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语言教育的根本——引导学生学文化,启心智,能思辨,懂人生。
赵一庆以library prisoner reads literature 这篇文章为例,进行初高中同课异构的分析对比,其中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目标达到以及思维品质培养等几个方面。接着,她又结合自身的听课经验,指出初中课堂缺失之处,以及高中课堂值得借鉴之处,并概括了六点反思:话题导入的效度,词汇处理的方法,文本解读之语言表达,思维的开放与梯度,语言输出,情感体验。
诸才章针对“什么是阅读?什么是有效阅读?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诸才章认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正确理解阅读教学,需将“准确阅读文本、合理设定目标、明确阅读任务、提供阅读资源和及时评价反思”五点相结合;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供保障,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带领学生合理运用阅读策略,完善学生阅读技巧,延续学生的阅读兴趣。
陈永芳指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应着眼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以及课堂互动,从触动、领悟、实践三个方面来阐述。思维品质的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应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在初中阶段,面临词汇量、阅读面、生活体验有限的情况,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大有可为。她从具体的阅读案例分析入手,结合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解读了remembering、understanding、applying、analysing、evaluating、creating在思维品质中的不同阶层,阐述了文本解读、问题设置、文本品读、和时间留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兰良平从课堂观察的视角和课堂观察的过程两方面提出,课堂观察的对象应该是聚焦教师提问、师生互动、学生话语;课堂观察的框架可以借鉴anderson &krathwohl(2001)提出的认知层次,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课堂观察的过程包括观前准备、观中记录、观后讨论和观后反思。他认为,基于思维进行课堂观察和诊断有助于推动教师的反思性时间和未来职业发展。
与此同时,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高端论坛暨“江浙沪京”名师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观摩研讨会高中名师论坛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报告厅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主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交流探讨。
北京市特级教师、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的闻超,上海市特级教师张英,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曾家延,浙江省特级教师、湖州市高中英语教研员费胜昌,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严州中学的赖朝晖,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高中校区校长、英语特级教师翁冰玫,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学科主任、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特级教师刘晓,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市高中英语教研员梁美珍依次在论坛上发言。论坛由曾家延主持。
闻超作了题为《“六习”引领,“研习”突破——谈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学习能力提升》的发言,分享了该校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闻超介绍到,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条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首先要把关注点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实际发生”转向“学生学习参与的实际获得”。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情况,该校提出了“六习续动,循序上升”的教学模式,“六习”包括“预习——研习——讲习——练习——复习——实习”,该模式旨在使“教、学、习”形成完整的链条。教师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分析,设计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展开学习,在“研习”过程中进行观察、提炼、内化、反思、运用,实现信息内化和深度学习;“实习”依托文本,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用英语做事情,用英语表达思想,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师要敢于“放手”,从善于加工到善于发现,从善于教授到善于引导,从呈现结果到关注过程,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给学生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回归本真,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促进全人发展。
张英的发言题目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设计》。张英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大家详细分享了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着重阐释了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文本特征的解读。张英提到,研读文本的关键是文本的特征、主题、结构和语言,要理解文本的意义和特点,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寻找出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以教学设计为抓手,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曾家延的发言题目为《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阅读表现性任务设计》。曾家延认为,未来社会对外语工作者在高阶认知、批判性思维与关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是对现实高中英语课程新的挑战。基于此,曾老师的发言立足于外语深度学习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需求,从促进高中生深度阅读品质的视角探讨了表现性阅读任务的设计,具体阐述了表现性阅读任务的特征、设计过程及其案例,旨在为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从浅层向深层转变提供参考。
费胜昌作了题为《例谈如何在续写前进行有效阅读》的发言。费胜昌指出,读后续写已经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的续写是否合理到位取决于读得是否精准有效,有效阅读是合理续写的前提。费老师以 2016 年 10 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为例,从“读什么”和“如何读”两个角度阐述了考生在续写前应怎样对已有的阅读材料进行准确阅读和有效分析,为下一步的续写提供依据、作好铺垫。
赖朝晖以《转变语言处理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为题作了发言。赖老师依据新课标解读了语言能力发展目标:即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英语语感和语言意识;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知识;在理解语篇意义的基础上赏析语篇的表达手段,并有机会运用赏析的语言进行有效表达。据此,赖老师分析了当前语言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有大量的脱离语境琐碎的语言讲练,缺乏对语言的赏析和语言运用的活动。最后,赖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从碎片化、脱离语境的语言知识点讲解的窠臼中走出来,教师应以有效理解和表达语篇主题意义为目标和导向;可以从“感知、整理、运用”三步骤和“话题、功能、修辞”三视角来处理语言,构建以处理“表达法”为中心的语言处理模式,转变语言处理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翁冰玫围绕《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一题目发言。翁冰玫认为,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其起点在课程设计,落脚点在课堂教学。因此,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翁老师以《新概念英语3》《21 世纪报》以及小说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做了简要阐述。
刘晓的发言题目为《基于语篇知识运用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刘晓认为,上海市、浙江省实行的英语新高考题型的引入对于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英语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将语篇知识引入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实践,刘晓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结合丰富的案例,对文章写作意图、体材特征、文本框架、显性衔接和隐形连贯作了分析,旨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强化语篇整体感知能力和局部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效率。
梁美珍就《新课程标准下基于语篇的阅读教学新视角》一题作了发言。通过赏析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诗歌《this is just to say》以及对比即将施行的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2003版课程标准,梁美珍指出了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变化,指出了“语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她从语篇建构的角度阐释了组织结构和语言功能在篇章中的作用,选取语言表达中的人际功能视角强调了语言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课例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达成语篇结构理解、文本语言感悟、思维能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摄影:金灵斌 陈嘉曙
王俊文 苏琳琅
撰稿:徐 放 戴瑶瑶
林颖颖 彭依鑫
黄 颖 崔子晛
编辑:陈炫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